立秋,培补元气的好时机,内养脏腑、外御风寒,艾灸万不可断 传艾之声 !

发布时间:2021-08-06 来自: 艾仲医 浏览次数:560

  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。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,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呈现内敛的状态,为了不被外界的寒冷所损伤耗散。

艾仲医

  立秋,秋来伏未去,虽有”秋老虎“的余威,但是阴气已经开始起来,此时养生以养收为原则,关键是要——培补元气!此时进行艾灸效果非常好,可以达到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的目的。

  一、秋天易伤人体免疫力:

  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,寒热交杂,早晚温差大。皮肤腠理开合,易受寒凉,耗损阳气,免疫力下降,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,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,感冒流涕,过敏发烧,皮肤红疹,夜寐不安等症状。

  立秋艾灸能补充气血,提升免疫力,改善  睡眠。

  二、秋天干燥,易伤气损精:

 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,加上夏天暑气蒸腾,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。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,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,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。导致皮肤干油,色素沉积,暗斑痤 疮,毛孔粗大,月经量少,脱发,头晕头痛等。

  此时艾灸可固摄津液,润肤抗衰,补气养血,濡养脏腑。

  三、落叶悲秋,秋露凝结:

  立秋后日照减少,阳气收敛,气温逐渐下降。风紧瑟瑟,落叶萎黄,环境悲凉,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、消极少言;加上寒凉之气渐多,造成血瘀气滞,关节疼痛,胸闷气短等。

  此时艾灸可宽胸理  气,温养驱寒,活  血化瘀。

 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

  1、大椎穴:

  《甲乙经》中说:“大椎,三阳,督脉之会”,大椎穴又称“督阳之海”,能主宰全身,更是保健要穴。所以艾灸此处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,改善肺功能的作用。

  2、太白穴:

  太白为脾经原穴,是健脾补脾的大穴。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,气不足、血有余,所以脾经容易出现脾气虚的症状,艾灸此穴能源源不断的给脾经充补经气。

  3、关元穴:

 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。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。《扁鹊心书》里记载:“每夏秋之交,即灼关元千柱,久久不畏寒暑”。

  艾灸关元穴,不但可以疏通  经络、强壮腰脊,还可以理  气和血,补虚益损。不方便艾灸的也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。

  立秋养脾很关键

  从立秋到秋分,这段时间有45天,中医称为“长夏”,立秋就处于长夏的第一阶段。中医认为这是第5个季节,对应脾胃。这时候,脾胃虚弱,吸收差,容易湿气缠身。

  我们可以借助艾灸来祛脾湿、补脾阳、健脾气。否则若脾胃伤于湿,就会为冬天的各种寒湿慢性病种下病根。此时可艾灸脾俞、足三里、丰隆、太白等穴位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,艾灸到时间和数量后,脏腑元气充足,功能恢复,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,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、放屁或打嗝等形式不断地排出。

  所以,出现这些排病反应的时候不要慌,说明艾灸在起作用,需要坚持灸下去。

灸食同疗

张仲景研究院灸食同疗研究所中医专家团,专注仲景配方体质食疗及中药配方产品研发、古中医技法研究与创新、中医非药物疗法及慢病管理技术人才输出与培训。

       艾仲医专家团通过准确辩证,采用灸食同疗(外通经络、内调脏腑)的方法,可以做到不吃药、不打针、不输液、不手术,有效调理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慢性、顽固性疾病(银屑病、癌症术前术后、鼻炎、脑梗后遗症等)和疑难杂症。

      艾仲医主要解决中医馆、社区医疗服务站、诊所、医院、养生馆、康养机构、养老院、艾灸馆美业等转型升级、经营困难的问题,打破行业发展瓶颈。

 赵主任:18937790900(微信同号)

艾仲医

  • 扫码添加微信

  •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公司公众号

艾仲医 赵老师:13838735858 公司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仲景东区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豫ICP备18044907号-1


扫码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