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调理体质:中医智慧里的“火力疗法”
2025-07-29 来自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26
中医认为,体质决定健康走向,而艾灸作为传承千年的养生技法,凭借“温通经络、扶正祛邪”的特性,能针对性改善不同体质。今天就为大家详解,如何用艾灸这把“中医小火炉”,为九种体质“量身定制”调理方案。
1、平和体质:维稳是关键,艾灸护正气
体质特点:面色红润、精力充沛,阴阳平衡,是理想的体质。
调理原则:无需刻意纠偏,以巩固正气、预防外邪为主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关元(培补元气)、足三里(健运脾胃)。
• 方法:每周1-2次,温和灸各10分钟,借艾火温煦之力,增强脏腑功能,减少体质偏颇概率。
2、阳虚体质:怕冷易腹泻,艾灸补阳气
体质特点:手脚冰凉、畏寒怕冷,易腹泻,喜热饮,舌淡苔白。
调理原则:温补阳气,重 点调理肾、脾(“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”)。
艾灸方案:
• 核心穴位:命门(补 肾阳)、肾俞(滋补 肾气)、关元(温阳固脱)、足三里(健脾助阳)。
• 方法:每日或隔日1次,每穴15-20分钟,可选用隔姜灸(姜片增温阳之力),坚持1-2个月,改善畏寒、腹泻等问题。
3、阴虚体质:口干易上火,艾灸需“温和”
体质特点:口干舌燥、手足心热、便秘、失 眠,舌红少津(“阴虚则内热”)。
调理原则:滋阴润 燥,艾灸需谨慎,避免“火上加火”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太溪(滋补 肾阴)、三阴交(滋阴健脾)、涌泉(引火归元)。
• 方法:每周1-2次,温和灸,每穴5-10分钟,火力要弱,时间要短,以“无灼热感”为度,配合多喝水、忌辛辣,缓解阴虚燥热。
4、痰湿体质:肥胖多痰,艾灸化痰湿
体质特点:体型肥胖、胸闷痰多、身体沉重、大便黏腻,舌苔厚腻。
调理原则:健脾祛湿、化痰通络(“脾为生痰之源”)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中脘(健脾化湿)、丰隆(化痰要穴)、脾俞(增强脾运化)、足三里(助脾利湿)。
• 方法:每周3次,每穴15分钟,可配合艾灸后喝温白开,加速痰湿代谢,长期坚持能改善体态沉重、痰多问题。
5、湿热体质:长痘易发炎,艾灸需“清热利湿”
体质特点:面部油腻、易生痤 疮、口苦口臭、大便黏滞、小便黄,舌红苔黄腻。
调理原则:清热利湿,艾灸需“少而精”,避免助热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曲池(清热利湿)、阴陵泉(健脾祛湿)、内庭(清胃火)。
• 方法:每周1-2次,温和灸,每穴5-8分钟,火力宜小,以“微温”为度,同时配合饮食清淡(忌油腻、甜食),改善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、口苦等。
6、气郁体质:抑郁爱叹气,艾灸疏肝顺气
体质特点:情绪低落、爱叹气、胸闷胁胀、失 眠多梦,女性易月经不调。
调理原则:疏肝解郁、理 气宽胸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太冲(疏肝解郁)、膻中(宽胸理 气)、内关(宁心安神)、肝俞(调畅肝气)。
• 方法:每周3次,每穴10-15分钟,艾灸时配合深呼吸,借艾火温通之力,疏解肝气郁结,改善情绪低落、胸闷等问题。
7、血瘀体质:面色暗沉,艾灸活 血通络
体质特点:面色晦暗、易生斑、皮肤瘀青、月经有血块,舌有瘀斑。
调理原则:活 血化瘀、通经活络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血海(补 血活 血)、膈俞(血会,活 血化瘀)、三阴交(调和气血)、合谷(行 气活 血)。
• 方法:每周3次,每穴15分钟,艾灸后可适当按揉穴位,增强气血流通,长期坚持能改善面色暗沉、瘀斑等问题。
8、特禀体质:过敏体质,艾灸固表脱 敏
体质特点:易过敏(如花粉、食物)、皮肤易起风团、鼻塞流涕,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。
调理原则:益 气固表、扶正脱 敏(“肺主皮毛,卫气固则不易过敏”)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肺俞(补肺气)、风门(祛 风固表)、足三里(增强免疫力)、关元(固本培元)。
• 方法:每周2-3次,每穴10-15分钟,借艾灸温煦之力,增强肺卫功能,减少过敏发作频率。
9、气虚体质:气短易疲劳,艾灸补气健脾
体质特点:气短乏力、易疲劳、说话声低、易感冒,舌淡苔白。
调理原则:补气健脾(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”)。
艾灸方案:
• 选穴:气海(补气要穴)、足三里(健脾益 气)、肺俞(补肺气)、脾俞(增强脾功能)。
• 方法:每周3次,每穴15分钟,艾灸后避免吹风受凉,坚持1个月可见精力提升、疲劳感减轻。
艾灸调理小贴士
1. 时间选择:上午(阳气升发时)艾灸效果更佳,避免夜间(防扰动阳气)。
2. 禁忌人群:孕妇(腰骶部禁灸)、高热、皮肤溃烂者不宜艾灸。
3. 循序渐进:初次艾灸时间短、火力弱,逐渐增加,以“舒适不灼痛”为度。
这几种体质,艾灸调理各有侧重,但核心都是“借艾火之力,调阴阳平衡”。找到自己的体质类型,选对穴位坚持下去,让这缕艾香,为健康保驾护航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