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前灸已经开始,为三伏灸打好基础,你准备好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1-07-03 来自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491

  冬病夏治三伏灸,寒湿体质乃是万病之源,所以说‘三伏灸’聚集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是提高体温与驱寒祛湿的好时期。

艾仲医

  伏前灸

  在三伏灸开始前的一个月左右,可以提前开灸,为正式的“三伏灸”进行调理适应,让身体做好准备,可提升“三伏灸”效果。

  三伏天“灸疗”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特色的伏天保健法,它是依据中医学“天人相应”、“冬病夏治”、“春夏养阳”等理论,利用全年中阳气ZUI盛的三伏天,人体内阳气ZUI盛的时机,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,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,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,再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,标本兼治。

  艾灸有温经通络、升阳举陷、祛寒逐湿等作用,在“三伏天”施灸就是借天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。

  三伏灸有哪些作用?

  ***,三伏灸,冬病夏治

  冬病夏治源于《黄帝内经》提出的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。

  三伏天是夏季ZUI热的时候,根据《内经》所述,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,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,生于春,旺于夏,收于秋,而藏于冬。

  夏季是人体阳气ZUI旺盛之时,尤其是“三伏天”,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,毛孔张开,有利于药物吸收。

  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,可以以热治寒、鼓舞阳气,驱散体内寒气,调整阴阳,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。

  第二,三伏灸,排寒湿效果佳

  寒是万病之根,湿是万病之母,风是万病之首,火是万病之华。

  在阳气ZUI旺的夏季行灸,以艾火的纯阳,结合三伏天时双重阳气,作用于人体腧穴,具有一灸顶三灸的效果。

  第三,三伏灸,保健养生

  “未病先防”,三伏灸通过疏通经络,补阳驱寒、温养五脏,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,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三伏灸重在预防复发,而艾灸本是养生保健,起缓解作用。当疾病复发严重时,患者还应到医院相应科室对症调理,以免延误病情。

  伏前的艾灸穴位

  伏前补阳很重要,它还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“三伏灸”打通经络,此时我们可以艾灸大椎、关元、中脘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位。

  这样就可以在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,顺势将多余的火气引到脚底释放,使我们由内而外地感受轻松舒适,身体不再有沉重感。

  艾灸时,我们要注意穴位和禁灸的部位。

  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,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灸痕。万一非灸不可时,则应用极小的灸炷,或温灸法等。此外,皮下静脉亦应尽量避开直接灸。

  施灸三不要

  1、艾灸不要贪多求快

  体胖之人,多属阳虚,可以看具体情况适当的加大灸量,而体瘦之人,肤浅肉薄,大多属于阴虚,而木火偏旺,应该减少灸量。且灸火易扰动清阳,上炎为患,施灸时要注意引火下行。

  2、艾灸期间不要喝冷饮

  在艾灸的时候,或艾灸的整个疗程,不要喝冷水,吃凉饭,或者在施灸之后,马上洗澡。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,湿邪也容易入侵,非常不利于疾病的调理和日常的保健。

  应适当温饮,以助阴液。

  3、施灸时不要顺序颠倒

  关于施灸的程序,《千金方》记载:“凡灸当先阳后***llip;…先上后下。”

 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,应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;先灸上部,再灸下部;也就是先背部,后胸腹,先头身,后四肢,依次进行。

灸食同疗    

       张仲景研究院灸食同疗研究所中医专家团,专注仲景配方体质食疗及中药配方产品研发、古中医技法研究与创新、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才输出与培训。

       艾仲医专家团通过准确辩证,采用灸食同疗(外通经络、内调脏腑)的方法,可以做到不吃药、不打针、不输液、不手术,有效调理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慢性、顽固性疾病(银屑病、癌症术前术后、鼻炎、脑梗后遗症等)和疑难杂症。

      艾仲医主要解决中医馆、社区医疗服务站、诊所、医院、养生馆、康养机构、养老院、艾灸馆美业等转型升级、经营困难的问题,打破行业发展瓶颈。

 赵主任:18937790900(微信同号)

艾仲医

  • 扫码添加微信

  •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公司公众号

艾仲医 赵老师:13838735858 公司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仲景东区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豫ICP备18044907号-1


扫码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