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食疗别只盯着绿豆汤,这几招老祖宗的“反常识”吃法更养人
2025-07-24 来自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4
夏天一到,家家户户的餐桌似乎都成了“清凉专场”:冰西瓜、绿豆汤、凉拌菜轮番上阵。但中医常说“夏气通于心,养长之道在于‘衡’”,真正的夏季食疗,可不是一味贪凉那么简单,有些“反常识”的吃法,反而能让身体更舒坦。
夏天怕热?试试“温凉搭配”解燥热
很多人夏天吃啥都想冰一下,结果越吃越没胃口,还总拉肚子。这是因为脾胃像个“小灶台”,突然灌进冰水,就像给灶台泼了冷水,火力立马减弱。
老祖宗的智慧是“温凉相济”:比如吃西瓜时,搭配一小把炒南瓜子——西瓜性寒,南瓜子性温,一凉一温能中和寒气;喝绿豆汤别冰镇,放温后加一勺红糖,绿豆清热,红糖暖胃,既解了暑气又不伤脾。
妙的是“姜拌苦瓜”:苦瓜苦寒能清胃火,生姜辛温能散寒,两者凉拌,加点醋调和,夏天吃不仅不觉得苦,还能缓解口干、口苦的小毛病。
出汗多不是坏事,用食疗“补汗不伤身”
“夏天不出汗,冬天要生病”,但汗出多了,人容易觉得累、心慌,这是因为“汗血同源”,出汗太多会耗伤气血。这时别光喝淡盐水,试试“酸甘化阴”的食疗方:
• 乌梅3颗、山楂5片、甘草2片煮水,放温后加少许冰糖,这就是老辈人说的“三仙饮”,酸溜溜的能收汗、补津液,比运动饮料更养人;
• 菜市场买些新鲜莲子(带芯),和小米一起煮粥,莲子芯微苦能清心火,小米甘温能补脾气,早上喝一碗,白天出汗再多也不容易累。
雨天潮湿?用“土味食材”给身体“除湿气”
梅雨季或连雨天,家里墙上都能渗出水珠,这时身体里的湿气也容易“超标”,表现为头发油、大便粘马桶、小腿发沉。别总想着喝薏米水(薏米性寒,喝多了伤胃),试试这些更温和的“土方法”:
把炒白扁豆(药店买的炒过的)和赤小豆一起煮水,白扁豆像“脾胃清洁工”,能把黏在肠胃里的湿气扫出去,赤小豆利水不伤阴,两者搭配,喝起来没怪味,老人小孩都能喝;
炖肉时扔一把干荷叶,比如冬瓜炖排骨,荷叶清香能“升清降浊”,让湿气顺着尿液排出去,肉吃着不腻,汤喝着也清爽。
养心不只是吃莲子,“苦味”要吃对时间
中医说“夏养心”,但养心不只是吃莲子百合。夏天的苦味食物是“心的朋友”,比如苦瓜、苦菊、蒲公英,但要记住“上午吃苦,胜似进补”——早上7-9点吃点苦味,能帮心脏排出毒素,比如凉拌苦菊当早餐小菜;晚上就别吃了,以免影响睡眠。
还有个冷门的养心食材:鲜荷叶蒂。菜市场买荷叶时别扔蒂,煮水喝带点清香味,能缓解夏天常见的胸闷、心慌,搭配3颗红枣,味道更温和。
夏季食疗的关键,在于别和老天爷“对着干”:天热别死扛着不开空调,但要记得盖条薄被护肚子;想吃冰饮可以,但搭配点温性食物中和;出汗多别烦躁,及时用食疗补回来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”,顺着夏天的性子吃,身体自然能跟上季节的节奏,舒舒服服过好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