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病靠药物不如靠食疗!
2025-08-19 来自: 艾仲医 浏览次数:24
1、为什么中医强调慢性病更应该注重调理
《黄帝内经》对人体调理的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,它强调“治未病”,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,以及在疾病初期进行干预,以避免病情加重。该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。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,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。阴阳代表事物的两个对立面,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则代表五种基本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。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五行关系,可以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。
书中详细描述了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系统,认为脏腑不仅是生理器官,还与情感、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。通过调理脏腑和经络,可以维护健康。提出了多种致病因素,包括外感六淫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、内伤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等,并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。
根据季节变化、地理环境和个人差异来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法。强调顺应自然规律,调摄情志,劳逸适度,饮食合理,起居有常等,以预防疾病。
中医更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内环境,通过中药、针灸、推拿等方式治疗疾病,尤其擅长慢性病、功能性疾病和亚健康的调理。中医认为,手术虽然可以切除病变部位,但如果不解决根本原因,病情可能会复发。因此,中医更倾向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调整脏腑功能,恢复气血平衡。
2、药物治疗不及食疗养生
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研究结果提示: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%取决于遗传,10%取决于社会因素,7%取决于气候影响,60%取决于自己,只有8%取决于医疗条件。而在取决于自己的因素中,饮食与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。 钟南山院士说:“健康是需要投资的。不疼不痒的时候,谁都不想花钱。因为心疼钱,总觉得那点钱能干很多件事。生病了却发现,一辈子赚的钱只能干一件事-治病。智者花钱保养,愚者花钱治病。预防大于治疗。”如果病人不懂得正确的饮食与生活方式,就算他能请得起最 好 的医生、买得起最 好 的药、能得到最 好 的护理,他的健康分数也仅仅增加8分而已(因为人的健康只有8%取决于医疗条件),离健康及格分数线还远着呢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明星名人富豪地那么多钱都治不好病的原因。很多人之所以倾家荡产都没能治好病,就是因为他们生病后把所有希望都押在医疗条件上“孤注一掷”,却不懂得人的健康和寿命大部分取决于饮食与生活方式,只有8%是取决于医疗条件。
本文所倡导的靠药疗不如靠食疗,主要是针对在病人中占大多数的慢性病人来讲的。什么是慢性病?简单说,就是那些因长期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,简称“生活方式病”。比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脑卒中、痛风、慢性肾炎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慢性鼻炎、慢性肠胃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炎、红斑狼疮、癌症等都是属于慢性病。其实包括慢性疾病在内的多数疾病,大多是因为饮食错误导致营养缺乏,或营养过剩,或毒素(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、生物毒素、化学毒素等)入侵积累造成的,中国有句俗话叫“病从口入”。 所以说,健康的人体基本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吃出来的,而不是靠吃药吃出来的,因为人体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素构成的,不是由药物构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