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心理健康:从情志调摄到心神养护的智慧

2025-07-24  来自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6

  中医将心理健康视为"形与神俱"的和谐状态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就提出"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"的情志理论。中医药对心理的调护,既非单纯抑制情绪,亦非强行疏导,而是通过调和脏腑、疏通经络,让心神回归本然的安定。以下从理论基础、常见问题调治到日常养护,揭开中医药守护心灵的奥秘。

艾仲医

  一、中医情志理论:脏腑与情绪的奇妙联结

  (一)五脏主五志:肝主怒,肝郁者易急躁;心主喜,心火亢盛则失 眠多梦;脾主思,脾虚者多思虑过度;肺主悲,肺气虚易伤感;肾主恐,肾虚者常胆怯多疑。

  (二)情志致病机制:突然强烈的情绪刺激(如骤惊)会"气血逆乱",长期压抑则形成"气滞血瘀",如《伤寒论》记载"脏躁"一病,即因情志不舒导致心神失养。

  (三)心神的核心地位:中医认为"心为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",所有情绪最终都需通过调心来平衡,这与现代心理学"认知调节"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
  二、常见心理问题的中医药调治

  (一)肝郁气滞(焦虑倾向)

  表现:烦躁易怒、胸闷胁胀、善太息

  调理:用逍遥散(柴胡、当归、白芍)疏肝解郁,配合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 一、二跖骨间),每日3次,每次1分钟。

  (二)心脾两虚(抑郁倾向)

  表现:失 眠多梦、记忆力减退、食欲不振

  调理:归脾汤(党参、黄芪、龙眼肉)补气养血,睡前艾灸足三里、三阴交,每穴10分钟。

  (三)痰火扰心(失 眠多梦)

  表现:心烦不寐、口苦痰多、大便干结

  调理:温胆汤(半夏、竹茹、枳实)清热化痰,用陈皮、茯苓煮水代茶饮,缓解痰热上扰。

  三、中医药情志调护的日常实践

  (一)饮食调心方

  莲子百合粥:莲子15g、百合20g、小米50g,清心安 神,适合阴虚火旺型失 眠

  合欢花茶饮:合欢花10g、玫瑰花5g,疏肝解郁,适用于情绪低落者。

  (二)经络调神术

  拍敲胆经:站立时从大腿外侧自上而下拍打,每日50次,缓解焦虑(胆经与情志调节相关);

  摩腹养心: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,每分钟60圈,改善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虚。

  (三)情志相胜法

  用"恐胜喜"调节过喜之心:如过度兴奋失 眠时,可听低沉的古琴曲营造庄重氛围;

  以"喜胜忧"改善抑郁情绪:观看喜剧节目或与幽默之人交谈,激发喜乐情志。

  四、中医"治未病"的心理防护

  (一)体质偏颇调理

  气郁体质者(常叹气、情绪低落)用玫瑰花、陈皮泡水,每周3次;

  阴虚体质者(急躁易怒)食银耳、百合滋阴,避免辛辣助火。

  (二)四季情志顺应

  春季疏肝:多踏青散步,配合柴胡疏肝散预防情绪郁结;

  冬季藏神:减少熬夜,用远志、茯神煮粥安定心神。

  中医药对心理健康的守护,如同春雨润物——不强行改变情绪,而是通过滋养脏腑、疏通气血,让心神自然归位。当我们学会用逍遥散疏肝、以归脾汤养心,用经络拍打释放压力,古老的中医智慧便化作现代生活的心灵良方,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调和情志的契机,每一顿饮食都成为安养心神的修行。

艾仲医 赵老师:13838735858 公司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仲景东区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豫ICP备18044907号-1


扫码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