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是焦虑抑郁的高发期,做好这几点远离悲秋综合征!

2025-08-24  来自: 艾仲医 浏览次数:17

  秋风起,落叶黄,天地间的肃静总容易勾起人心里的波澜。有人会莫名觉得情绪低落,提不起劲;有人则容易心烦气躁,一点小事就忍不住想发火。

  这个季节本就带着收敛的特质,既可能让焦虑抑郁的情绪悄悄抬头,也藏着修复身心的好机会。

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
  秋日的阳光渐渐变得温和,日照时间悄悄缩短,我们的身体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。

  神经递质的分泌节奏被打乱,让人容易感到疲惫、低落;空气中的湿度降低,干燥感不仅侵袭皮肤,还会让心神也跟着烦躁不安。

  更有意思的是,大自然的收敛信号会通过感官传递给大脑。

  看到落叶纷飞,听到风声渐紧,潜意识里会生出一种能量收回的暗示。

  对情绪稳定的人来说,这可能是种宁静的体验;但对容易焦虑抑郁的人而言,这种暗示可能被放大,变成莫名的压抑或不安。

  不过换个角度看,秋季的收恰恰是情绪修复的关键。

  就像树木落叶不是枯萎,而是为根系储存能量,我们也可以借着这股收敛之力,把散在外的心神收回来,给疲惫的身心充充电。

  焦虑时,呼吸会不自觉地变浅变快,像揣着一颗乱跳的心脏;抑郁时,呼吸又可能沉滞无力,提不起劲。

  秋季的空气清冽,正好适合通过正念呼吸锚定心神。

  找个能晒到阳光的窗边,坐在椅子上,腰背放松挺直,双手轻轻放在腹部。

  闭上眼睛,先感受一阵秋风的凉意,再慢慢用鼻子吸气,察觉气息顺着鼻腔吸入,顺着喉咙往下走,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吹鼓。

  稍停两秒,然后缓缓呼出,感受气息带着细微的温热从唇边离开,腹部随之慢慢回落。

  当念头飘到脑海时,不用驱赶,也不用批判,只需要温柔的将注意力拉回。

  正念呼吸是正念疗愈中的核心练习,早晚各练 5 分钟,帮你在每一呼吸中回到当下。

  秋天气流顺畅,每一次呼吸都像在给身体换气,练着练着,会发现心里杂乱的思绪也慢慢归于平静。

  秋季的食材自带收敛属性,南瓜、山药、莲子、小米…… 这些成熟于秋的食物,带着土地的沉稳气息,能抚平肠胃的躁动。

  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,肠胃舒服了,情绪也会跟着安稳。

  可以试着煮一碗南瓜山药小米粥,小米提前泡软,和切块的南瓜、山药一起下锅,小火慢慢熬到粥变得稠稠的。

  盛一碗放在桌上,看着热气袅袅,闻着淡淡的米香,喝一口感受食物的味道,从胃里暖到心里。

  试着全程保持察觉,感受米粒在口中的绵软,慢慢咀嚼,让米香在舌尖散开。不催不赶,不边吃边刷手机,只是专注的和食物相处。

  当我们带着正念品尝秋收的馈赠,就像大地用果实滋养万物,我们也在察觉中,给身心补充能量。

  记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它们会让本就干燥的身体更燥。

  顺应时节吃当季菜,其实是让身体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,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。

  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

  秋季的阴气渐渐变浓,晚上早点睡觉,就是顺应能量收敛的规律。

  试着比夏天早睡一小时,争取在 22 点前躺下,让身体在黑暗中慢慢放松,为修复积蓄力量。

  睡前一小时记得把手机放远些,可以泡泡脚,脚底暖和了,心神也会跟着沉静,更容易走进安稳的睡眠。

  睡前试试身体扫描,躺在床上从脚趾开始,逐寸察觉身体的感受。不用改变什么,只是温柔的看见身体的每一处。

  早上也别贪睡,天亮后就慢慢起床。起床的前可以先感受阳光透过窗帘的光线,听听窗外的风声或鸟鸣,再慢慢伸展四肢,唤醒身体。

  这样的正念起卧,能让我们跟着昼夜节奏收放能量,减少烦躁和疲惫。

  除了这三件事,还有些小习惯能给情绪加点保护层。

  比如出门时捡一片好看的落叶,夹在书里,像收藏秋天的明信片;傍晚听着风声读看看书,让文字的韵律安抚心神。

  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,却在帮我们和秋天建立积极的连接。当我们主动拥抱秋日的美好,那些负面情绪就很难趁虚而入了。

  情绪就像天气,有晴有阴才是常态。

  不必对抗那些偶尔冒出来的低落或烦躁,就像接受秋风会吹落树叶,把它们当作身心需要休息的信号就好。

  借着秋季的收敛之力,慢慢调整呼吸、饮食、作息,你会发现,那些不安的情绪正在悄悄沉淀,身心渐渐变得安稳。

艾仲医 赵老师:13838735858 公司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仲景东区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豫ICP备18044907号-1


扫码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