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质与高血压:中医视角下的健康密码
2025-07-24 来自: 河南艾仲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3
在中医理论中,高血压并非独立病种,而是“眩晕”“头痛”等症的表现,其发病与体质偏颇密切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素体阴虚”“痰湿内盛”等体质易致血压失衡,可见体质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内因。
中医把人的体质大致分为几种类型,不同体质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和表现也各不相同。
• 阴虚体质:这类人群多体型瘦长,常感口干、心烦、睡眠障碍,易出现血压波动。中医认为“阴虚则阳亢”,肝肾阴虚致肝阳上扰头目,引发头晕目眩,恰与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对应。
• 痰湿体质:体型肥胖者多见,常伴胸闷、痰多、乏力。痰湿阻滞气机,血行不畅,日久酿生高血压。临床发现,此类体质患者血压升高多与饮食油腻、缺乏运动相关。
• 气郁体质:长期情绪压抑者易患,表现为情绪低落、胁肋胀痛。肝气郁结化火,灼伤阴津,进而导致血压升高,且血压波动常与情绪变化同步。
知道了不同体质和高血压的关系,那我们该怎么通过中医养生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呢?
• 阴虚体质:需滋肾养肝,可多食枸杞、桑葚、银耳等滋阴食物,配合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,避免熬夜、辛辣饮食。
• 痰湿体质:化痰祛湿,推荐冬瓜、薏米、陈皮等食材,同时增加快走、游泳等有氧运动,促进痰湿代谢。
• 气郁体质:注重疏肝解郁,可饮用玫瑰花茶,练习深呼吸调节情绪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。
此外,中医还强调“起居有常”,夏季避免贪凉,冬季注意保暖,顺应四时阴阳变化,对稳定血压至关重要。体质调理非一日之功,需长期坚持,方能改善体质偏颇,从根本上预防高血压。